三
人的创造活动由于远远超越了现实,因而具有虚拟性,虚拟就是承认现实中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东西的意义和真实性。上引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虚拟之一例,前面提到的“白发三千丈”以及德里达举的例子“一座金山”和“方形的圆”都只能是虚拟的。
虚拟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各种现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艺术显然是一种不可能离开虚拟的思想文化现象。艺术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但真正的艺术品,其与它所描绘、所言说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现实原型与摹本的关系,艺术品远远超越了它所描绘、所言说的现实本身的范围而具有虚拟性。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幅宗教画,你能说它有什么现实的原型供人们对照吗?但它由于人的创造性而感动了古今多少能领悟人类内心真实的人们的心灵,包括不信宗教的人![3]当然,虚拟不是虚构或捏造,虚拟不是与现实毫无联系的。例如,即使是与传统真理观相联系的文艺典型说,其所说的典型就具有虚拟性(尽管传统真理观从“在场形而上学”出发,把典型解释为“恒常的在场”)。一部好的小说所描写的典型人物,虽然在现实中不存在,但他在读者心目中又似乎无处不在。我以为这“似乎无处不在”的“现实中的不存在”正是虚拟的特性,正是人的创造性之所在。我们经常说的“艺术家创造典型”,我想就是这个意思。“现实中不存在”,是因为它是虚拟的;“似乎无处不在”,是因为虚拟不是捏造,它与现实是有联系的。康德以前的艺术理论一般是以善和真的现实标准来衡量美,这实际上抹杀了或者至少是忽视了艺术的独立自主性,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才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为审美意识之超越现实的特性,为人的艺术创造性,从而也为艺术的独立自主性作了明确的论证。[4]在这方面,康德可以说突破了传统真理观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