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社会管理职能是对国家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中出现的现实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和调适:一方面,社会管理反映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社会结构变迁和利益关系变化的格局和特征,显示了社会共同体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局和压力;另一方面,社会管理适应一定发展阶段社会变迁的要求,不断调适、变革、创新管理的观念、主题和方式。我们看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化、价值多样性和人们交往技术工具的变化,社会管理应对共同体明显加强的异质性、复杂性、变化速率、风险性特征,探索回应挑战、解决冲突问题的有效制度、策略和方法。从全球视角看,社会管理既有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性危机和问题,也有不同国家独特发展阶段和独特国情下出现的特有风险和困境。
当今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诉求,是社会主义不断成熟完善的自身要求与规律,更直接的动力源自于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及挑战。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十八大报告对当前的形势做了清醒的判断:“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因而,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