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日常生活审美化之审美与文学审美不可同日而语,在当前语境下不值得提倡,也不值得文艺学越界去研究。
童庆炳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和文学一样也有审美,但这种审美是“感觉的评价”,是眼睛的美学,而非“感情的评价”,远非心灵的审美。这种“眼睛的美学”,不会引起人们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反而会使人们“忘掉那些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贫富悬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的巨大差异、环境污染、贪污受贿、分配不公等)”[53]。换言之,它有可能让人们在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中忘记现实的苦难,也忘记自身的担当,在娱乐消费中沉沦,因此,对于人生和社会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也远非当前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状况,“感觉上的悦目、悦耳的审美,对于多数人来说还不是第一位的”[54],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不值得提倡,更不足以被确立为“新的审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