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静能降低阳气及阴精的损耗。
《素问?痹论》提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大概意思是说,神宜静而不宜躁。静能降低阳气及阴精的损耗。
静神的思想,倡始于老庄,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静为躁君。”其意是说,安静是躁动的主宰。庄子也提出“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并认为静和无为便能达到长寿的境界。
《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里的“恬淡虚无”,主要是指安静而言,思想安静,神气内持,邪气不能侵害。
古代著名的养生家、思想家都是极力主张“静神”的,即清静以养神。清静,一般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
养神的方法很多,如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
就拿练静功来说,它是以静神和调气为主要手段的练养方法。静功是气功中的一种,包括练意和练气两方面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的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方法。其中的练意(又称调心),即是调理精神状态,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
眼耳为人体五官之一,是直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其功能受着神的主宰和调节。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入耳聋”,即是说乱视杂,则会使耳目过用不清,而耗伤神气,尤其要避免“目惑玄黄,耳务淫哇(邪曲之声)”,这样就能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